close
照片-聖喬治・馬焦雷教堂(Basilica di San Giorgio Maggiore)俯覽
照片-聖喬治・馬焦雷教堂立面
聖喬治・馬焦雷教堂立面
1、
他的背景是榮光的希臘,
是雅典帕德嫩神廟的宏大身影。
他的概念源自歐幾里德,
心脈的頻率與黃金比例同步。
2、
他用兩個矩形,
直的豎在橫的中央,
他用兩個三角形,
小的疊在大的之上。
他讓純白的卡拉拉大理石
表現簡約與輕盈,
他讓其他列柱內縮
俾便突顯居間四根羅馬複合柱式的崇高。
他依舊嚮往神聖,
卻捨棄了僵固,
他依舊憧憬莊嚴,
卻捨棄了沉重。
他是文藝復興晚期最重要的建築師-
安德烈・帕拉弟奧。
照片-安德烈・帕拉弟奧(Andrea Palladio)肖像畫-摘自網路
照片-聖喬治・馬焦雷教堂大殿
聖喬治・馬焦雷教堂大殿
你從正門進入大殿,
燦亮的日光也正從
圓形穹形拱頂的
窗槅間灑入⋯⋯
『你能查覺到帕拉弟奧
依循黃金比例切分出的幾何之美嗎?』
你的回答是:
其實,你比較詫異於
這座文藝復興晚期的教堂
竟給予人現代建築的明晰通透之美。
你不否認領受著一種規整的秩序感,
但旋即被另一種
清朗的靜謐感取代。
你說:那是一種剝落神秘主義後
仍能繼續冥想的感受。
照片-聖喬治・馬焦雷教堂左側耳室
弧線
『你在欣賞小丁托列托的
受石刑的聖斯德望嗎?』
不,你說:你正在看
框住畫的壁龕,
你正在看壁龕的山牆
帶出的弧線。
無論是否出於帕拉弟奧的
原始設計抑或
後人的改弦更張,你說:
那都是一道由文藝復興
過渡到巴洛可的
美麗弧線。
文章標籤
全站熱搜